2009年11月4日 星期三

被看的方式

大約是從議員侯冠群批市警局對女藝人酒測攔檢性騷擾之後,市府社會局開始就性騷擾的認定重新研議。最新的說法是,從先前的碰觸認定,變成連用看的都不行。姑且不論是否能以觀看的程度(時間)或是方式(眼神)去判斷是否構成性騷擾。根本上的說法是,「看」的行為何以能構成性騷擾要件?我們從小看到大,特別喜歡的東西當然會多看兩眼。更遑論,我們從小就被自己的社會跟文化教導被看的必要。

看與被看具有的社會性功用,粗略地來形容,大概就是一種肯定的戀慕,以及一種被肯定戀慕的欲望。在群體社會中,自我肯定與期待被人肯定一直普遍存在。他是一種社會向上動力,同時凝聚群體共識和情感。不論是出自於內在或外在的肯定,我們的父母和教育從小就告訴我們,我們要出類拔萃,我們要禮儀得體,我們要敦厚,要聰穎,要維持端正好看的衣著樣貌,我們要「贏得別人的讚賞與眼光」。

所謂的眼光不一定是說一直看看看看不停,常理所企盼的「看」是打從「心眼」裡的另一種程度的看。但性擇呢?演化心理學中所謂的性擇,我們試圖展示自己所有的優點,掩藏缺點,甚至以偽裝的方式誇示虛假,只為贏得或騙取異性(同性)的好感。在此,美感更顯示出他的社會因素導向。美感是主觀的自我對話與交相結辯,更是個人複雜潛意識所引導出的結論。貧弱的地方,認為豐腴是美的,因為她顯得較健康,較適宜存活;富饒的地方,認為苗條是美的。因為比起營養過剩的肥胖人們,她顯得健康且生活規律,有正常的飲食與運動習慣,不會累積過多的文明病因子。有研究顯示,我們覺得好看的臉孔多數都具有一個特質,那就是對稱。而進一步研究發現,臉孔對稱的人,往往存活率較高。這是屬於性擇下的基因之利,所導致的社會性與美感要求。

千年來女人在父權沙文的掐制下生存,男人習慣性觀看並挑選女人,女人逐漸必須努力包裝自己,供男人觀看且挑選。女人以男人對待自己的方式與男人的期望去對待自己,這種扭曲的病態一直到今天仍然存在。我聽過不下次的女生在職場必須化妝,要穿高跟鞋,才合乎禮儀,才顯得專業。這些都是社會性遠多於實質功能。但我也不得不說,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乾淨整潔,在多數人的認定中都是一件自己與他人賞心悅目的事,包括我自己也這麼想。於是這個世界開始有了很多制約,女生要維持皮膚漂亮,冒著拇趾外翻的可能穿上尖頭鞋,定時上髮廊改變髮型或染色,每天早上花上半小時左右抹上一層層的隔離霜蜜粉飾底乳腮紅,同性戀男子拼了老命上健身房反覆操練無聊又單調的重量訓練,這些都只為了贏得別人的眼光,得到他人的讚賞與戀慕。

也因此我很難不去質疑,所謂性騷擾的看,該是什麼模樣。用純真的眼神帶著骯髒的想法觀看與帶著下流的眼神猥褻地觀看有沒有不同?帥哥盯著看,與醜男盯著看,又有什麼不同?我們不斷地以選擇性的政治正確去給相同的事件定下兩樣標準。美感的塑造,他能引起的共鳴是沒有針對性的。然而我們企盼的吸引對象卻又是侷限的。這種衝突讓我們習慣性地用不一樣的條件對不一樣的人期待不一樣的視線與眼光。好看的人盯著看,那叫調情,或釣。不好看的人盯著看,卻又變成了下流。異性盯著自己看,那叫肯定,或讚賞;同性盯著看卻變成了噁心,或變態。同性戀則反之,盯著自己看的異性全都成了沒腦的傻屄。然而觀看本身是單純的,無差別的,卻在社會性的解釋下得到完全背異的結論。觀者不見得有心,被觀者卻常常覺得有意。

社會局的說法是,有一個最近的案例,「舉例說明,之前有名女子受隔壁公司老闆愛慕,男子長期一路上『觀看』她走到茶水間或廁所,讓女子十分困擾,最後申訴性騷擾成立,男子也已挨罰」。我們試想,如果這位目送女子到洗手間的男子是立威廉,他穿著合身好看的Armani 西裝,帶著靦腆可愛的眼神,看著她,在兩人視線交錯的當口,立威廉臉紅了,羞赧地微笑轉身離去。故事的最後結局,會不會變得很不一樣。

2009年7月8日 星期三

【ComeOnVOGUE20070708】

這雙Nicholas Kirkwood鞋看起來像是穿著高跟鞋走在路上踩到夾心酥餅,
或者他是用力去踐踏了哪個阿公的假牙,
接著會有穿著醫師白袍的男子跟阿公拿起假牙對著鏡頭說『保證堅固耐用!啃螃蟹開核桃開酒瓶通通來一度讚啦!』

至於那件Philip Lim的靈感可能來自於用瓦斯槍處理過邊邊的千層派。

圖片來源:VOGUE雜誌



【不負責任樂評20090707】

(成也Jean-Jacques Goldman敗也Jean-Jacques Goldman!)
抓了Celine Dion 兩張不知道在唱啥小的法文專輯1 fille & 4 types 以及D'Elles。
從頭到尾各聽了兩遍依舊聽不出主打歌是哪一首,也真是太神奇了。
D'eux 跟 S'il suffisait d'aimer 明明都是很好聽的法文專輯,
我不明白這兩張為何如此慘不忍睹。
原來柔軟的法語唱腔轉變為無力,恬淡的曲風轉變為無聊,
這些都是很危險的一線之隔的東西,而他們在這兩張專輯都成功地作到了。
其中一首歌Rien n'est vraiment fini 出現長笛、風琴還有男合唱的配襯時,
我的腦海中不由自主地出現了馬修連恩的一頭長髮。
那首Jean-Jacques Goldman的男女對唱更是一絕,
兩個人像我吃得太飽去KTV唱不出聲音一樣無力,
我非常懷疑他們在錄音室是不是互相把麥克風推來推去。
總之整整兩張專輯元素不明,整體概念倒是很清楚,
那就是無聊。

白蛇先生

林Q毛一身厚密毛絨,
夏天最怕熱。
一到夏天常常就是貼著地板冰箱等等會涼快的物質。
有時前腳一收就變成了白蛇先生。























































































但有些角度看起來又像小海獅......

花了四個十元銅板抓到的兔斯基

特務J

那天搭公車,
一位太太從自強市場上車,
吹得像靈芝草人的髮型(有朋友看成戴鴨舌帽),配上強悍的漢草,
粗壯的手臂可比安東尼豬木。
最厲害的是,穿著端莊帶著蕾絲的潔白窄裙的他

竟然以雙腳大開的姿勢坐著打電話(朋友說是天氣太熱)。
我不禁懷疑..... 他是男扮女裝的秘密間諜....
可能正要執勤去臥底或進行暗殺的工作。














2009年3月26日 星期四

人蔘無常之芭娜娜

姊夫今天拿了一小片餅乾
是他的同事去日本出差帶回來的貢品
小小一盒分給所有同事
因此一人分得一片
姊夫帶回家跟一家三口分享
餅乾小小片,有濃濃的香蕉味
不是新鮮香蕉或香蕉牛奶那種氣味
有點類似旗山香蕉冰的香氣
黑色餅乾中間夾著薄薄黃色夾心
非常好吃


但是最引人注意的除了餅乾的口味
還有就是他的外型
上面畫了一個疑似香蕉帶梗的不明物體
又有點類似幸運草一類的植物LOGO


























倒過來看就是
























真是令人懷念的好滋味呀。

2009年3月22日 星期日

人蔘無常之止血棉

今天在平面媒體上又看到一則大驚小怪的新聞。大意是說,近來呂秀蓮女士藉由出書以及公開場合談話,提及當時三一九的所謂「真相」。她說當時看到血液汨汨流出的傷口,緊急之下叫隨扈往她包包裡抓個衛生棉給她止血,「我後面的隨扈,我跟他喊說給我皮包!他聽不懂,我乾脆我就伸手,各位在電視上有一直看到有一隻手,抓了一個黑色包包過來,裡面我就拿出衛生棉,趕快來止血。」

*森新聞為此作了兩個報導在電子平面媒體N** N**S上,並不斷重複彷彿可以聽到記者尖叫抓頭瞠目結舌不可置信般的用詞「有沒有聽錯?用衛生棉止血?」。但用衛生棉壓傷口棉條止鼻血這種做法不論是否真有人實際使用過,至少電影橋段已經見過百千回,已經是一種稀鬆平常的事,我甚至一度以為他應該列入生活應用常識中。記者沒事硬要找東西瞎掰一條報導敷衍騙主編我覺得實在是太扯了。比起拿衛生棉止血,我覺得令我比較吃驚的是


呂秀蓮竟然還沒停經?!

2009年3月4日 星期三

投稿用法森食記(一切只為了免費機票)

歷任各大飯店的主廚選擇在台中餐廳林立的五權西路上開設了這家法國餐館。美術館週邊一向是台中文藝氣息最豐厚的地區,同時圍繞著許多門面裝潢充滿個人風格,菜色讓人驚艷的各色餐廳。而名氣響亮的法森小館(L'affection)在許多部落客的介紹下,翠綠簡單的招牌更罩上一層迷人色彩,吸引著我們這些台北人路迢百里南下嚐鮮。看著各部落格上色彩跳躍繽紛的菜式照片,以及部落客們讚不絕口的評比,更讓人躍躍欲試:

* 專業卻又零距離感的服務、美妙正統的食物與美酒…!雖是法式餐廳,卻沒有台北法國餐廳的嚴謹不自在與高不可攀的價格。
* 從環境,菜色,價位到服務都是精采一等一 5顆星等級的推崇
* 這裡真是個法國菜入門的好地方
* 由五星級飯店行政主廚經營的法森,平價卻有深度,對於法國菜的初入門者來說,法森是不需要擔心荷包,就能輕鬆享受一頓美味法國料理的餐廳。
* 有機會我願意再回去享受一次與美食的優閒法式浪漫

先來看看它的門面吧。樸素乾淨的漆綠色木材裝潢,柔軟的仿南法風格,配上明亮的大面落地窗,招牌大小適中。有別於台中特色餐館常用(為突顯風格)的迷你招牌,以及台北餐館為強調時尚感的陰暗冷竣調性,法森小館展現出一種和煦溫暖平易近人的氣態。
















門口畫架上的小黑板寫著的是偶爾會更換菜色的法式小品,這道小點會在前菜之後,用湯之前送到客人面前。 除了法式小品,在上第一道菜色前還會提供一杯健康蔬果汁。蔬果汁沒有過多的菜腥味,也不過甜,果汁味偏重,清爽順口。















入門後首先留意到的是服務生的笑容,沒有空位的客席,以及低頭專注的廚師。確認訂位後,服務生領我們到二樓的座位。因為少了騎樓的遮蔽,二樓的落地窗灑進了一整室乾淨柔和的陽光,搭配著銘黃色的壁紙與白熾光燈泡,氣氛比起一樓更多了活潑的朝氣。













店中的菜色分為前菜/沙拉,湯,主菜,甜點,飲料。同時主菜所標立的價格及為整個套餐的定價,再依個人不同喜好去挑選自己喜歡的前菜湯品甜點。而各類前菜/沙拉,湯,甜點中都各有一兩個選項是用料較昂貴較豐富的品項,比方說前菜例盤中有兩道分別是煎鵝肝和帆立貝,菜單上就會另外標註需另加的價格,屆時結帳則以主菜價格加上另加價。

接著就是最令人關心的菜色,以下就介紹我們當天嘗試的幾道菜色:

蕃茄羅勒與鮮乳酪佐陳年香醋汁(Tomato Basil Buffalo Mozzarella Cheese with Balsamic Vinagrette):
Mozzarella 起士與新鮮蕃茄,加上一些松子作裝飾點綴。起士本身是淡口味,口感類似豆腐花又再更紮實一點。與蕃茄配搭的清爽可以突顯出醬汁與羅勒葉的香氣。



















薄荷蜜瓜帕馬生火腿(Parma Ham with Honey Dew Melon Mint Infused):
哈密瓜很甜,新鮮又口感鮮潤多汁。但不知是否歐元上漲因素,先前在其他部落格上看到的生火腿照片似乎份量較充足。薄薄的火腿肉與我之前吃過的西班牙生火腿有些不同,少了那些微的異味,柔嫩中帶著淡淡的肉香,配上醬汁與水果馨香十分好吃。不過據說Parma 本身是義大利食品,帕馬火腿加上哈密瓜是傳統的義大利菜色,非法國菜。



















法式茴香海鮮湯(Seafood Broth with a Touch of Pernod):
此道是要加價的湯品,裡面有花枝,帆立貝等滿滿的海鮮料,口感鮮甜彈牙。英文菜式名稱中說他是Broth,一種燉煮的清湯,但其實湯有點濃濁,不至於太厚重但算是偏濃郁的口味。服務生事前有詢問茴香口味較重是否能接受,但嚐過味道後發現如其名with a touch(裝點潤飾),只有些微淡淡的茴香氣味,與我學生時代曾吃過,裡面滿滿茴香葉嗆鼻氣息的水餃完全不同。















卡布奇諾蟹肉玉米湯(Creamy Corn Soup with Crab Meat Wipped Like Cappuccino):

玉米湯以義式傳統做法(又是義式!),將玉米打散至無顆粒(有些做法是以玉米粉替代)後配上高湯熬煮出濃濃鮮黃色奶油湯,配上蟹肉絲。湯頭本身味道非常的香醇,有海鮮的滋味,以類似製作卡布奇諾的方式拌打後,有一種柔滑豐沛的口感。



















法式香草脆皮小羊排與普羅旺斯燉蔬菜(Baked Lamb Rack with Provencal Herb Crust on a Ratstouille):
南法傳統料理普羅旺斯燉蔬菜不似我原來以為的清爽,是較油滑的口感,裡面有甜椒,節瓜,馬鈴薯等,軟爛的蔬菜入口散開,香料氣息與蔬菜的鮮甜瀰漫。為做出脆皮的效果卻又不讓肉質本身過老,小羊排上的裹粉較厚,仍帶著粉色的肉沒有血腥味,相當的柔軟鮮嫩。不知是肉本身非常新鮮的原因或是有經過特別處理,羊排的羊羶味很少,搭配醬汁十分好吃。



















香煎鮮鵝肝襯帆立貝與黑松露蕈菇燉飯陳年香醋汁(Pan Fried Goose Liver with Sea Scallop on a Truffle Risotto Topping with Sauted Wild Mushroom Balsamic Sauce):
松露燉飯好吃,但我並未察覺到任何傳說中神奇的香氣。但值得一提的是煎鵝肝,與口味濃重帶腥羶的鵝肝醬不同,新鮮的鵝肝沒有任何怪味,在控制得宜的火侯下,外皮煎得微微焦脆,但裡層卻是超級鮮嫩軟滑,像是豆腐般的口感,嚼下後內臟的油脂立刻在口中化開,溫潤馨香。帆立貝彈牙不老,此道主食份量不大卻讓人非常滿足。



















白蘭地火焰燒明蝦. 帆立貝與焗蘋果綠胡椒沙司(Pan Fried Tiger Prawn and Sea Scallop Flambé with Congnac and Green Pepper Sauce):
Flambé 是在平底鍋中倒入調理酒點火的烹調方式。主廚用干邑(Congnac)以此做法燒製出鮮甜充滿彈性口感的明蝦與帆立貝,配上味道有些類似愛爾蘭奶酒Bailey's的醬汁,吃不太出什麼是綠胡椒的味道,但十分可口。下方的蘋果以糖水熬煮,是軟爛的口感。上方還佐以一塊類似千層塔的酥皮,是道有多重口感的菜色。



















接著介紹當天的法式小品。他們分別是煙燼鮭魚佐芥末子(Smoked Salmon with Mustard Sauce)普羅旺斯風味橄欖(Marinated Olive with Provencal Herb)以及藍乳酪佐蜂蜜核桃(Roquefort Cheese with Honey Walnut)







煙燻鮭魚配上酥脆的小餅乾,鹹香中透出一抹海鮮油脂的甘甜。













未入口前就有橄欖香氣撲鼻,而略帶酸澀的橄欖鹹味讓人印象深刻!我個人以為這種重鹹味的醃漬食品較適合搭配酒類或是配白飯。











以羊乳製作的洛克福藍紋乳酪有著傳說中的獨特氣味,
但隨著那股氣味消失後,隨之而來的是濃重的乳酪鹹香。








在明亮溫和的氣氛中,看著一道道令人驚艷的菜色上桌。服務生禮貌周到,以及專業又不失親切的笑容。姑且不論菜色是否地道,但至少他的美味無庸置疑,還有整個餐廳傳達給客人的意像:舒適,專業,精緻,以及平易近人。這是一次令人感到舒服的午餐經驗,也是一個值得推薦朋友前往的好餐廳






























後記
本人在朋友的煽動下,為了區區(其實很值錢)的新加坡機票折腰(現在已經呈現下腰姿態),撰寫此文章貼在N** N**S 網站參加遴選。由於事出突然,本人又習慣性拖件,事到臨頭才開始起草,弄照片,查資料,寫文章。最重要的是第一次寫文在這平台前我並未用編輯軟體打草稿,撰文到一大半時網頁當掉,好,重寫。接著將內文與圖片移植到N** N**S平台時又當了一次,又再一次地花費了我許多的青春年華跟精力。最後終於趕鴨上架又貼又PO搞完了這麼幾套子後,發現網頁上的資訊修改了:截稿日期延後一週。所以請容我說一句


.............贛林老師咧。

請大家購買阿婆Air Waves

常去西門的朋友
如果平常有吃口香糖的習慣
捷運站外誠品116隔壁的木吉他樓下會有一個白髮馬尾老太太在賣口香糖無花果牛奶糖之類的東西
有時會在週邊徘徊販售
她的Air Waves 大包裝只賣40NTD
與便利商店的39元甚或量販店的30元左右單價相差不多
至少比起坊間很多高價的愛心口香糖(動輒五六十元)要便宜得多

由於老太太人很客氣,且索價不高
因此有順路的話建議大家可以向那位老太太購買

Without hope life is not worth living

今天終於去看了自由大道

看完之後深深覺得我那篇關於同志大遊行的文章寫得像大便